(2023/05/29 光明日报)
【光明论坛】
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质,也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当前,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国内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各种风险挑战、困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这都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形势新任务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把调查研究作为做好工作的基本功,通过调查研究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找到于变局中开新局的“金钥匙”,促进各项工作推陈出新、取得突破。
用好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如何充分发挥调查研究对谋划工作、科学决策的辅助作用,《之江新语》中有精到论述,“各级领导干部在调查研究工作中,一定要保持求真务实的作风,努力在求深、求实、求细、求准、求效上下功夫”。“深、实、细、准、效”,短短五个字蕴含深刻的哲理和方法论意义。“深”,就是要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到田间地头去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实”,就是作风要实,轻车简从,真正做到听实话、摸实情、办实事。“细”,就是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掌握全面情况。“准”,就是要善于分析矛盾、发现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规律性的东西。“效”,就是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办法,做到出实招,见实效。
不断提高调查研究能力。调查研究,是对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和分析研究,目的是把事情的真相和全貌调查清楚,把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把握准确,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研究透彻,这个过程,必须求深、求细、求准。要增强看问题的眼力。坚持树立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方面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增强观察力、辨别力,善于发现、分析、总结问题的本质根源。要增强谋事的脑力。坚持系统思维,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在调查研究中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要增强察民情的听力。深入群众倾听他们的真实心声、现实关切,俯下身子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真正做到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要增强走基层的脚力。基层是调查研究的主阵地、主战场,既要到开创了工作新局面和先行一步作出探索的地方学习并借鉴成功经验,也要到群众意见集中、工作开展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去搜集问题、解决问题,真正将情况摸清、将问题找准、将对策落实。
调查研究必须求实。调查研究的过程也是锤炼党性和作风的过程。开展调查研究,是停留在一般性口号还是身体力行,成效大不一样。调查研究不能搞走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蜻蜓点水式”调研;不能搞端着架子、只作指示、不听意见的“钦差式”调研;不能搞只有“规定路线”没有“自选动作”的“被调研”;不能搞“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的“悬浮式”调研;不能搞先入为主、主观臆想、还未调研已有结论的“主观主义式”调研;不能搞只看“门面”“窗口”,不看“后院”“角落”的“盆景式”调研和“嫌贫爱富式”调研;同样不能搞“出发一车子、开会一屋子、发言念稿子”的“作秀式”调研和“一股脑、一阵风”的“扎堆式”调研。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也是纠正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途径。既“身入”基层,更“深入”基层,放下架子、扑下身子,在基层下得去、立得住、站得久,既“人到”基层,更“心到”基层,听真话、察真情,真研究问题、研究真问题,如此一来,所得出的结论才能是准确的,所作出的对策也才能是有效的。实效是深入调研后的结果,是下了一番深、实、细、准功夫后作出的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新的成绩。效在深、实、细、准之后,其中的规律值得思考、必须践行。
(作者:高仁,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望道研究院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