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30 光明日报)
本期嘉宾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党建部副主任、教授 祝灵君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副院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刘靖北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3月召开的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强调,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这对基层党组织提出了什么要求?
祝灵君: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党的领导力最终要落到党的基层组织战斗力上。焦裕禄同志曾说,干部不领,水牛掉井。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首先要推进“领头雁”工程,全方位提升村支书素质。比如,四川省全面推行乡镇青年人才党支部工作法,实施10万名村级后备力量培育工程;广东省清远市推行“三个重心下移”,把支部建在自然村上。
刘靖北:越是在关键时期、紧要关头,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面对脱贫攻坚最难啃的硬骨头,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闯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履职尽责、不辱使命。
要紧紧围绕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对所有未出列贫困村第一书记履职情况逐一分析研判,对不胜任不合格的,抓紧调整到位;加强对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服务群众能力不强的基层组织的扶持指导,增强贫困村党组织凝聚服务群众的能力。
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干部、识别干部
光明智库:脱贫攻坚,我们党在用人方面有哪些做法和经验?
刘靖北:一是保持贫困地区党政正职稳定。贫困县党政正职不脱贫不调整、不摘帽不调离,脱贫摘帽后仍要保持稳定一段时间。二是注重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结合脱贫攻坚成效考核和干部日常考核,大胆提拔重用表现突出的优秀干部。三是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集结。比如,选派省、市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脱贫攻坚重点乡镇挂职任职等。四是加强脱贫攻坚干部精准培训。比如,聚焦实战,对未摘帽贫困县和未出列贫困村扶贫干部进行精准培训,乡镇领导班子成员、村“两委”成员和驻村干部进行分层分类培训。
祝灵君:精准选派干部,做到因村选派、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把党员责任区、示范岗设在脱贫攻坚项目上、致富项目上、产业发展上。建立以大学生村官、产业带头人、先进党员等为主体的村级基层党组织“蓄水池”。配强一把手,增强乡镇、村(社区)班子活力。
精锐出战,选派优秀党员干部扎根一线。落实贫困村“五个一”帮扶力量。比如,贵州省黔西南州实施脱贫攻坚“五人小组”建设;四川省宣汉县发动退出领导职务的干部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担任第一书记“导师”。
关心关爱基层一线扶贫干部,提振扶贫干部士气。建立激励奖惩机制,从提拔使用、表彰奖励、提高待遇、人文关怀等多个方面激励扶贫一线干部。
对脱贫攻坚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精准监督,整治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脱贫攻坚一线是践行初心使命的考场
光明智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县级党委是全县脱贫攻坚的总指挥部。”统揽脱贫攻坚、衔接乡村振兴,对县委书记提出了哪些要求?
刘靖北:首先要以脱贫攻坚统揽工作全局,充分发挥县委统揽全局的作用,确保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其次,要加强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把群众认可、工作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选进乡镇班子;选好带头人,建立选派第一书记工作长效机制。把党员培养成致富带头人,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造就一支能够带领贫困人口脱贫、实现乡村振兴的基层干部队伍。
祝灵君: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对县委书记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提高政治站位,做到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中不懈怠、不松劲。二是要提高统筹协调能力,既“瞻前顾后”,又善于“弹钢琴”,在脱贫攻坚中谋划乡村振兴,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持续推动乡村经济、法治、文化、治理、生态、党建全面强起来。三是全方位提升治理能力,特别要提升产业发展、环境保护、防范风险等方面的能力。
为基层干部疏解“烦心事”、强化“支撑力”
光明智库:当前,基层党组织战斗力发挥还有哪些“烦心事”?对此您有什么建议?
祝灵君:基层负担正在减轻,但干部们的“烦心事”还有一些,例如:文件数减少了,工作量没减少;文件变薄了,附件变多了;会议次数缩减了,会期延长了;督促检查工作线下少了,线上多了,等等。
破解这些难题,需要多措并举。比如,坚持结果导向,减少过程干预甚至干扰;专项整治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各种变异问题;运用大数据管理,打通各条块单位掌握的工作数据,实现各种数据资源共享。
刘靖北:减轻基层负担,就要关心关爱基层干部、扶贫干部,对困难艰苦地区和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在政策、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加大基层一线优秀干部培养使用力度,提高其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把“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具体化,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及时纠正滥用问责、不当问责,切实保护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加强脱贫攻坚一线干部先进事迹宣传和优秀干部表彰,发挥典型带动示范效应,为基层扶贫干部提供精神动力。
(本报记者 张胜、王斯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