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08 光明日报)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视野宏大,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是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入领会。
要聚焦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今天,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首先是要深入阐述、全面展现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真理威力和强大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170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给社会主义思想奠定了科学理论基础,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十月革命的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科学社会主义由此从理论走向实践。二战后,一批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社会主义从一国实践走向多国发展,尤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社会主义阵营空前壮大。但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苏共垮台、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
面对“历史终结”“马克思主义破产”等种种思潮冲击,中国始终坚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续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功表明,社会主义不但没有灭亡,而且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已经成为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旗帜,成为振兴世界社会主义的中流砥柱,成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的全新选择。历经时代洗礼,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不仅不倒,而且更加光彩夺目!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反复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
要聚焦中国共产党人的巨大创造力。任何科学理论和制度,必须本土化才能起到作用。马克思主义进入中国的百年,正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艰辛探索、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研究解决各种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成果,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命运早已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中国人民的命运、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它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检验,它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贯彻,它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了充分彰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一定要与深入总结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要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70年的持续探索结合起来,要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近100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结合起来,把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巨大创造能力和巨大理论贡献阐述清楚。
要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我们党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所形成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这一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更是创造性升华,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实践都上升到了新的台阶,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响。广大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投以羡慕的眼光,纷纷表示要向中国学习治国理政经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而且赋予了科学社会主义全新的时代内涵,使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面旗帜在当今世界更加鲜艳夺目、更加令人神往。
今天,我们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一定要紧密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的生动实践,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意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理论贡献阐述清楚,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贯彻落实好。
要加快构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形成的成果,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体内容和发展的最大增量。
我们要着力加强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分成不同的“块”进行分门别类研究,而忽视了对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研究和系统性考察。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指的是整体性的马克思主义,而绝非碎片化的马克思主义。我们要不断凝聚研究力量,创新学科体系,从历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维度,着力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层面的重大问题展开深入的、一以贯之的研究,形成一批代表中国水平、为国际学界认同的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成果。
原创能力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竞争力,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关键点、着力点。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伟大实践创新为学术成长沃土,在建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来等不同时间尺度下,系统梳理、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所开创和拓展的成功道路和制度体系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所实现的从贫困、温饱、总体小康到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对消除人类贫困、促进公平正义的重大贡献,等等。要坚持“论从史出”,厚植学术根基,努力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挖掘新材料、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着力打造“原版”“新版”的哲学社会科学。
总之,马克思的精神犹在,思想没有过时,我们至今仍然生活在马克思所阐明的发展规律之中,马克思主义依然显示出科学思想的伟力,依然占据着真理和道义的制高点。我们的任务就是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继续开创学习、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新辉煌!
(作者:燕爽,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