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公龙 赵恩国:版本的生命力真理的生命力—写在《共产党宣言》主题展之际

发布时间:2018-05-20 作者:王公龙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恩国系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18/05/20    光明日报)

  【光明书话】

  4月23日,“从布鲁塞尔到上海——《共产党宣言》170周年主题展”在思南书局开幕。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也是最伟大的纲领性文献,承载着无产阶级和全世界所有劳苦大众的梦想和追求。它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行动指南,也是共产主义者的入门读物。

  1848年2月最初发表的是德文版,署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两年后发表的英文版才署上马克思、恩格斯的名字。自从1848年2月伦敦首次发表以来,先后有几十种语言的版本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受它思想的指引和精神的启发,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19世纪和20世纪如火如荼地兴起了。数以千计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组织相继成立,一大批国家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体系,深刻地改变了整个世界政治的格局。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性的文本,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用每个劳动者都能读懂的语句表达了最真实、最质朴的道理,它号召劳苦大众团结起来,投身到改变自身命运的革命运动大潮中去,向着全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迈进。

  《共产党宣言》既是周详的理论,也是实践的党纲。他一经面世,就在世界各地到处开花。这当中,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翻译。没有本土化的语言作为中介,科学的理论就不可能被各国革命者所知晓,也就不可能被应运到各国革命的实践中来。《共产党宣言》先后被翻译成200多种文字在全世界出版发行,出版了上千次。

  《共产党宣言》各种语言版本的翻译及其传播还是测量社会大工业发展的尺度,也成了判断该国、该地工人运动发展的风向标。一种新的语言版本的诞生,也说明了当地工人的活跃程度和进步程度。传播得越是广泛,所激发的革命热情也就越高涨。因为人民需要一道真理的闪电照亮夜空,去看清前行的道路。

  

  乘着西学东渐的大潮,《共产党宣言》在100年前也来到了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迅速传播开来,为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带来了希望的曙光。《共产党宣言》是中国早期共产党人走上共产主义道路的引路人。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从这本书中了解了什么是共产党,也沿着它所指引的方向找到了中国自身革命和解放的道路。周恩来、朱德、毛泽东、邓小平等人都是在阅读了《共产党宣言》之后,才在思想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坚定地走上革命道路的。邓小平直接坦言,《共产党宣言》就是他的入门老师。周恩来曾经对陈望道说:“我们都是你教育出来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共产党宣言》,就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新中国。

  让《共产党宣言》说“中国话”,就是将这一普遍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步。从最初的翻译片段到后来的全文翻译、整册出版,从一开始的秘密出版到后来的公开发行,《共产党宣言》的不同版本代表了中国人将之转换为民族语言的艰辛努力,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热情和理想追求。人们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发现真理运用的具体条件和方法,听到了那个时代底层人民最迫切、最强烈的呼喊。

  为准确翻译,以求精准表达《共产党宣言》的普遍真理,中国的翻译者们也曾颇费心思。新中国建国以前,流传最广泛、发行最多的版本是1943年由延安解放出版社出版的博古的译本。

  1938年成仿吾和徐冰根据德文版翻译的版本在武汉和上海出版发行,该版本在封面上刊登了马克思和恩格斯两人的标准肖像,以便人们更加直观地感知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和他们的思想。

  1948年苏联外国文书籍出版局出版了中国人翻译的《共产党宣言》百周年纪念中文版,其中包含了七篇序言,内容是有史以来最全的。

  人们最为熟知的还是陈望道翻译的版本。1920年2月,正值隆冬时节,陈望道受命回老家翻译《共产党宣言》。他还为此专门避开亲友,在浙江义乌老宅的柴房里一心工作,一日三餐都是老母亲特地送来。有一次,母亲看他太劳累,就端来糯米粽子加一碟红糖,让他赶紧趁热吃。他一边吃粽子一边斟酌文字,不知不觉却把墨汁当红糖蘸着吃了。母亲问他红糖够不够,他还回答说,够甜了。谁知母亲看到儿子竟满嘴是墨汁,而红糖却一点没动。

  由于印刷仓促,《共产党宣言》书名曾被错印成了《共党产宣言》,在9月的第二次印刷中才纠正过来。为了躲避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政府的追查,陈望道的译本在翻印过程中曾多次更换书名、译者姓名和出版社名字。它的书名曾改为《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宣言》等。译者姓名也曾改为“陈佛突”“陈晓风”“仁子”等。陈望道的这一译本在上海一经问世,就风行起来,它让无数中国仁人志士看到了中国的希望,并志愿加入到共产主义队伍里来。毛泽东就是在《共产党宣言》等书的启发下成为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1936年10月,他在与美国记者斯诺的谈话中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所发生的事情的文章。我热切地搜寻当时所能找到的极少数共产主义文献的中文本。有三本书特别深刻地铭记在我的心中,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我接受马克思主义,认为它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以后,就一直没有动摇过。”这三本书分别是《共产党宣言》《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史》。正是在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启发下,毛泽东找到了新的社会分析方法,那就是阶级分析法。他用这个方法考察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和阶级状况,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民主主义论》等著作。

  

  《共产党宣言》用直截了当的语言告诉人们,“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必将走出阶级对立,消灭阶级本身,最终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

  翻译《共产党宣言》是近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有了《共产党宣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就照亮了中国前行的路。古老的中国从旧的社会形态中挣扎出来,又在近代的革命烈火中淬炼。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共产党宣言》是世界性的文本,蕴含的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生产方式、经济基础、阶级、解放等话语形式融入这个肌体里来。它突破了人们千百年来形成的世界观和历史观,给这个古老的文明体系注入了持续向前的强大驱动力。

  《共产党宣言》为无产阶级“立言”,为广大劳苦大众“立言”。正是它的这一鲜明立场吸引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它所描述的未来美好生活而不懈奋斗。《共产党宣言》的原理是科学的,价值是不朽的,精神是永存的。它已经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还将继续改变世界的未来。马克思的英名将永垂不朽!

  (作者:王公龙 赵恩国,王公龙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赵恩国系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上一条:高立伟: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 必须加强政德建设 下一条:王公龙: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