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姝: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发布时间:2020-03-20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2020/03/20  光明日报)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习近平总书记3月2日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不断开辟“中国之治”新境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当前,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国内外环境复杂交织,需要对科技创新事业进行战略性、全局性谋划。

  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仍然突出,必须加快将发展动力转变为以创新驱动为主。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同时我国发展还面临不少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比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较量的最有力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所要求的那样,把疫情防控科研攻关作为科技战线的一项重大而紧迫任务,综合多学科力量,统一领导、协同推进,在坚持科学性、确保安全性的基础上加快研发进度,尽快攻克疫情防控的重点难点问题,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从国际看,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突出表现为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的竞争。就科技发展规律而言,现代科技创新普遍涉及不同学科和领域,单靠某个部门、某个地区、某个企业难以完成,需要聚集不同领域的优质资源进行攻关,政府在组织和引导科技发展方向上的作用愈加重要。经过长期发展,我国科技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出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但总体上我国目前的科技创新能力特别是原创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靠市场自发力量又搞不起来。我国在核心技术方面的困境以及部分国家对我国高科技企业进行堵截打压的战略意图仍然较为明显。此次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高端医疗装备方面的短板,生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医疗健康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亟待加强。这种形势下,只有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不断增强我国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科技,拿出更多硬核产品,才能为维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国家战略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  

  新型举国体制以国家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根本目标,通过科学统筹、集中力量、优化机制、协同攻关,在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组织实施过程中集中协调配置资源、有效发挥资源效益。

  与市场机制充分结合。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驱动这两者发挥出各自优势并形成协同创新的合力,以使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是新型举国体制的显著特征与核心要义。在这一新型体制下,政府要实现角色转换,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做好顶层设计,加强各种力量的统筹协调。市场的作用更加重要,企业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市场机制成为社会资源配置和经济活动的主导动力。

  与开放的世界紧密联系。经济全球化使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意味着科学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进行创新,考虑全球要素配置。中国在疫情防控中加强同有关国家特别是疫情高发国家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充分体现了对加强国际合作的开放态度。新型举国体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要实现自主创新、协同创新、开放创新的辩证统一,积极主动整合和用好全球创新资源,有选择、有重点地参与和主导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推动建立广泛的创新共同体,在开放创新中积极培育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

  统筹考虑经济性和应用性。新型举国体制注重遵循客观规律,更加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需求,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满足人民需求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这一体制既注重实现目标也考虑经济效益,既注重项目的技术前景也注重其实际应用价值,同时兼顾各方利益分配和利益实现,能够在技术、研发、市场、产业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面对当前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推进,面对重大疫情和重大突发公共卫生风险,必须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掌握主动权,更好着眼于前沿科技领域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从多方面加快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

  转变科技创新治理范式。构建统筹协调的创新治理机制,加强科技、经济、社会等方面政策的统筹协调和有效衔接。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优化机构设置,集中力量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促进各类创新资源集聚,发挥好统筹协调各方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聚焦现代产业发展,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鼓励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快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各方力量协同攻关,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更多参与重大技术攻关。加强党对科技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各方面科研力量,提高体系化对抗能力和水平,构建深度融合、良性互动、完备高效的协同创新模式。

  实施一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和重大工程,既是铸“重器”,又是补“短板”。要选准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领域和优先方向,明确主攻方向和突破口,抓紧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形成若干战略性技术和战略性产品,培育新兴产业。在此基础上,做好科技重大专项2020年后接续实施的准备,在信息网络、健康医疗等领域,再部署一批体现国家战略意图的重大科技项目和工程,为抢占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提高我国综合竞争力提供支撑。

  建立高效的科研创新组织体系。遵循技术创新和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更多体现现代化科学管理要求。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关部门组成科研攻关组,确定临床救治和药物、疫苗研发、检测技术和产品、病毒病原学和流行病学、动物模型构建等五大主攻方向,组织起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团队,如清华大学生物医学检测技术及仪器北京实验室,就有工程科学等12个专业在一起进行交叉合作。再如,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创新性地采用了工程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两总”系统的柔性项目制。这种现代化的项目管理组织方式,建立了行政和技术两条指挥线,在实践中建设科研生产队伍,使分工更明确、系统更合理,实现了大科学工程的有效组织。当前,国家实验室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的重要载体。我们要瞄准国际科技前沿,集中优势科技资源,在一些重大创新领域布局一批体量更大、学科交叉融合、综合集成的国家实验室,培育造就一批高水平科研创新团队,逐步将国家实验室打造成国家重要战略创新力量,构建更加高效的科研创新体系。

  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新型举国体制本质上就是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必须依托良好的体制机制环境,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新的制度框架。要加快改革步伐、健全激励机制、完善政策环境,抓紧落实《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关于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的方案》等提出的改革措施和具体意见,解决影响创新驱动的各类体制机制问题。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在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等多方面发力,加快推进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陈姝

上一条:邓智平:从制度上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 下一条:吴志成: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共同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新知新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