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06 光明日报)
制度因素是现代化发展的关键因素。纵观人类的现代化进程,成功的现代化无不是以一套稳定成熟、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为基础和标志的。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可以深切体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根本保障,是实现“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
1.总体性社会制度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奠定制度前提
现代化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都绕不开的必修课,一个国家要实现现代化,必须解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以什么样的路径、循着什么样的逻辑推进现代化的问题。现代化道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需要一定的社会变革为前提条件,尤其是社会制度变革。西方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社会制度变革最深刻的根源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当现存的上层建筑与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时,就要求通过社会革命改变旧的生产关系以及维护这种生产关系的旧的上层建筑,即改变社会制度以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推动社会进一步向前发展。
现代化的制度性要求与迎接现代化的制度准备不足之间的矛盾,是解释许多后发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出现治理难题的重要视角。一方面,一些发展中国家由于缺乏制度性安排和组织体系,难以有效实现国家和社会各方面制度和资源的整合,难以完成国家治理的基本任务,在贫困、灾荒、饥饿等问题面前束手无策,难以有效地提供推进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道路、桥梁、通信等基础设施,导致国家长期陷入落后的困境,无法走上现代化之路。另一方面,后发国家的原有制度通常都无法为现代化发展提供支撑。如果不能完成国家的重构和社会的再造,即实现总体性社会制度变革,那么,推进现代化就会面临巨大的动员难题,此时如果局部地强行推进现代化,会对社会结构带来严重冲击,造成各种现代化困境。
鸦片战争以来,裹挟着“西方因子”的现代化要素不断冲击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面貌。但是,由于缺乏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社会制度变革,近代中国社会呈现多重矛盾交织的状态。真正为推进现代化提供根本性先决条件的,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基础上进行的社会主义革命。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看,社会主义革命清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奠定了基础。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及随之确立的社会主义制度,奠定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制度前提。最彻底的社会制度变革中蕴含着对实现现代化的最根本准备,这是中国现代化历史刻画出的一条最明显的制度逻辑。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制度保障
在推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所以出场,根本原因在于,先发国家的现代化经验尽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参考意义,但又不能够照抄照搬,必须结合自身的国情与实际,走出一条自己的现代化道路。这种结合不但体现于推进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等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制度和体制层面。在制度和体制层面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现代化道路,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学习借鉴先发国家的经验以增益自身的现代化发展,丰富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现代化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做法,当前就表现为通过“中国之制”实现“中国之治”。对中国来说,有效实现这种结合的关键支点,就在于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遵循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的前提下,实现对先发国家现代化经验的创造性吸收和创新性转化,从而在更深层的意义上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新中国成立后开始探索,在改革开放时期逐步建立和完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又得到不断丰富,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性质、特点和优势,体现了稳定与活力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守正与创新的统一。从推进现代化的角度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能够集中力量解决人民群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能够一以贯之进行长期规划,有利于发展的持久性、稳定性和战略性;能够有效运用资本力量但又积极进行节制,不让资本逻辑在各领域占据主导,等等。这些特点和优势,非但后发国家不具备,大多数先发国家也不具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探索建设更好社会制度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3.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的根本政治保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确立了正确的指导思想,提供了正确方向指引以及根本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不断丰富现代化建设的内涵,把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推向新的境界。
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共产党不断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纪律建设,一步一步成长为一个拥有高度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现代执政党,领导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过程中,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始终坚持人民当家作主的主体地位,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这使得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支持。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的现代化发展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以和平合作的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又保证了国家的独立自主性,捍卫了国家核心利益;既推动中国实现快速发展,又较好地解决了快速发展中出现的不稳定不协调因素;既注重通过物质性因素来调动发展积极性,又强调精神境界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既注重倾听人民群众的心声,又不陷入民粹主义的泥潭,等等。这些都使得中国在现代化进程当中,既享受到了现代化的成果,在现代化道路上大踏步前进,又在相当程度上避免了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上的误区,实现了良性发展。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中国以自身的成功实践进一步充实了人类在制度层面对于现代化的认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责任有义务把其中的道理挖掘好阐释好,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郝永平、黄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