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晓强:用真理的力量激活伟大文明

发布时间:2021-07-13 作者:丁晓强,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2021/07/13  解放日报)

  新征程上,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

  一方面,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上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针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毛泽东同志强调反对本本主义,并提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概念。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进一步阐述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有力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内涵。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毛泽东同志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任务。当时思考的重点是,如何认识马克思设想的理想制度,并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思考,认识到中国最大的国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我们党和人民实践经验与集体智慧的结晶,必须长期坚持和不断发展。

  另一方面,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含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必须和我国的具体特点相结合并通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实现”。这里的“民族形式”,应该说就是指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由此,毛泽东同志明确要求马克思主义要有中国形式、中国气派。

  马克思主义也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转换与发展。1949年9月,毛泽东同志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中国人民和中国文化也得到了尊重”。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我们党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发掘、继承、弘扬,用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力量激活了中华民族历经几千年创造的伟大文明。

  就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而言,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实践的行动纲领和战略方针,而且应该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基因;中国实践、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